寒亭:创新社会救助“指尖办”服务模式 全球热头条
寒亭区在开展国家“党建+社会救助”试点过程中,创新开发“寒亭社会救助”微信小程序,推动实现社会救助“指尖办”,切实提高救助质效。自运行以来,已为2060名困难群众办理各类救助事项1100余次。民政部主办的《中国社会报》对这一创新做法作了报道推介。
01
(资料图)
搭建一体化平台,救助申办更便捷
救助服务“一门受理”。依托省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,率先开发村(社区)救助协理员管理模块和 “寒亭社会救助” 微信小程序,打通数据互联壁垒,成功搭建教育、卫健等12部门46类社会救助业务“线上服务窗口”。
救助流程“一网通办”。实时向街道(发展中心)、业务部门推送帮办代办、入户核查等信息,实现数据录入、审核确认、资金发放等全流程线上办理,使群众足不出户享受救助服务。累计为外出就医就学、行动不便困难群众办理业务328件次。
救助事项“一次办好”。畅通审核反馈渠道,通过实时上传材料、查询办理进度等功能,有效避免现场排队、反复填表等,助力提升救助效率,经办时间平均缩短30%以上。
▲协理员介绍业务办理流程
02
创新数字化机制,救助覆盖更精准
创新数据存储机制。建立救助记录数据库,将救助对象业务材料进行电子存档,与纸质档案同步保存,破解传统档案管理难查询、难核对、易丢失等难题,促进救助工作提质增效。目前,已建立电子档案3843件。
创新全景画像机制。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救助对象家庭状况、历史救助记录等信息进行“画像分析”和精准比对,辅助审核救助申请、低保特困人员殡葬等业务,以防错救、重救问题,累计减少重复救助审核100余次。
创新监测预警机制。坚持“月排查+主动服务”,借助基层网格化管理,动态监测辖区各类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情况,确保第一时间落实救助政策。目前,共有79名救助协理员通过“主动发现”精准实施救助帮扶,惠及困难群众122名。
03
打造专业化队伍,救助网格更密实
选优配齐工作力量,每个村(社区)选取1—2名村干部、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专职担任救助协理员,同时抓住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契机,招录协理员405名,累计配备协理员866名。今年以来,共为群众提供各类咨询1627次,帮办代办事项391件。研究制定微信小程序操作手册、业务流程说明及政策汇编,厘清各环节业务办理标准,并建立定期培训机制,围绕精准纳保、监测救助等业务知识,组织开展专题培训10余期,提升协理员服务水平。
原标题:《寒亭:创新社会救助“指尖办”服务模式》